瑜伽專欄系列 【24堂靈性啟蒙課】 第六課 月亮



月亮
分享者:羅莎瑞妮 (Rasarani)

月亮每天都在改變,從新月到滿月,漸漸圓滿之後,又慢慢退隱。有些夜晚我們完全看不見它,有些夜晚它又清晰明亮,是整個天空的主角。在一個月的時間裡,月亮每一天的都呈現出不同的形狀。然而,這些變化,是太陽、地球與月亮之間光影互動的結果,事實上無論月相如何變化,月亮本身卻始終如一。


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。我們內在的自我、承載這個自我的身體,與月亮之間形成了一種有趣的相似性。出生、成長、疾病、衰老與死亡,都是外在身體改變的過程,這些並不會影響我們真實的內在自我,就像月亮表面的盈虧一樣。真正的自我——那個內在、永恆的靈魂——從來不會被這些變化打擾到。

內在的真實自我,不會被痛苦改變,甚至也不會被快樂影響。痛苦與快樂、得失與變遷,只發生在身體與心念想法的層次;然而,我們卻誤以為這個承載真實自我的身體才是主要的意識實體,忘了我們靈性本質上的喜樂。

月亮週期性的盈虧,也揭示了循環往復的道理,提醒我們可以從過去學習,但不陷入過去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在今天,用微笑進行一段滿月冥想吧!(冥想引導請收聽本集Podcast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瑜伽《聖典博伽瓦譚》(Śrīmad-Bhāgavatam)中有一段詩節教導我們如何向「月亮」這位靈性導師學習:
visargādyā śmaśānāntā
bhāvā dehasya nātmana
kalānām iva candrasya
kālenāvyakta-vartman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(Śrīmad-Bhāgavatam)11.7.48

「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各種物質生命階段,都只是身體的特性,並不會影響靈魂;正如月亮呈現出盈虧變化,月亮本身卻不被影響一樣。這些變化,都是由時間難以察覺的運行所推動的。」——《聖典博伽瓦譚》11.7.48

身體會經歷六種變化:出生、成長、維持、繁衍、衰退與死亡。這就如同月亮表面上看似有盈虧圓缺,甚至有時隱沒不見。然而,月亮的光只是太陽光的反射,月亮本身並未真正發生圓缺的變化;我們所感知的,只是不同相位下的光影呈現。

同樣地,靈魂是永恆的,既不出生,也不死亡。《Bhagavad-gītā(博伽梵歌)》(2.20) 中明言:「na jāyate mriyate vā kadācit。」靈魂既不是在軀體出生時出生,也不會隨著軀體的死亡而死亡。經歷各種物質變化的是粗糙的物質身體以及精微的心念。

意識是靈魂的徵兆,即使無法直接在心中看見靈魂,仍可透過意識確知靈魂的存在。靈魂雖然有時透過物質身體與心識表現出受制約的狀態,但它本質上充滿知識與覺知,永遠不受身體任何變化的影響。

我們有很多可以向月亮——這位靈性導師學習的地方。
月亮幫助我們理解一個根本的概念,教導我們:肉眼所見的世界並不是全部。

正如月亮的盈虧只是光影的變化,月亮本身並沒有改變。我們日常所見的變化只是表象,在這些景象背後,還有更深的靈性真相。當我們理解「身體只是短暫的,內在自我才是永恆的」,而我們並不是這個身體的真相時,就能更接近靈性的智慧,並在生活中覺知,保持清明與穩定。


完整內容歡迎收聽【24堂靈性啟蒙課】系列6. 月亮按下連結按標題下第一個FirstoryAPP→按下Play即可收聽

★ Podcast全集收聽「因為愛,所以幸福」
A qr code with a child running

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

關於 羅莎瑞妮 (Rasarani)
擅長透過基於身心學(Somatics)之身體律動、瑜伽及靜心引導,多面向地協助從動中探索,從靜中覺察,增進個人意識與身心的整合與轉化。多次前往印度修習,喜愛分享奉愛瑜伽靈性生活與梵唱,並獲印度Mayapur高等教育學院授予Bhakti-sastri學位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