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》-「中道實相」篇



分享人:世杰

某天下班開車在馬路上,看到天上的雲朵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外形好像一座寶塔,讓我想到正在讀「見寶塔品」中提到七寶塔住在空中的景像,提醒著我注意力要在絕對的空中,而不是相對的二元世界。

<法華經>的不思議境,一心三觀的即空即假即中,也就是中道實相,因非頭腦所能理解,故難信難解,佛陀於入涅槃的前八年才進行宣講,經中用各種不同生動的譬喻、優美的文字、許多菩薩的示視來讓我們相信三乘歸一乘之妙法。某天在大自然中看著樹,想到一樹其實也有三觀,地面以上好像我們的前六識(即假),連接地面上下的樹根好像我們的第七識(即中),地面以下則是大家都一樣的阿賴耶識(即空),我們若能時時迴光返照,不費力地像樹一樣穩穩地定在樹根,就不易被外境所干擾,能處在本自清淨如天空、本自具足如大地的自性中,也就是「時時憶念根,萬境擾不動,輾轉不相續,瞬間因果斷。」

日常中則要努力落實六度波羅蜜,能「持戒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對別人樂於分享「布施」,受他人負向的言行能「忍辱」、相信一切都是剛剛好,有時間就多練習「禪定」、把呼吸當興趣、接觸大自然、減少滑手機的時間,各方面都持續地「精進」,透過修持「般若」體會中道實相,即使生生世世不斷地輪迴,相信每次來世間都能了解生命的目的,一直輾轉增上。
由於許多廟宇都供奉觀世音菩薩,流通許多觀世音菩薩相關咒語,且以前就常受持讀誦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」,或於Youtube播放好聽莊嚴的普門品頌,於讀書會討論起來備感親切,再加上<楞嚴經>中觀世音菩薩的「耳根圓通」法門,教我們將注意力迴轉到耳根,停留在源頭,而不是聽到什麼內容,更能感應道交。

讀藥王菩薩燃身及燒雙臂供佛的某天走在路上時,想到一腳踩空一腳踩地,提醒我若能時時做到即空即假即中,就能不斷地往前行走在中道路上,就像<心經>最後的咒語「揭諦,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」

最後感謝讀書會師兄姊的共讀陪伴與生活經驗分享,彷彿是妙莊嚴王廣結善緣,普賢菩薩精進修行的最佳示範。
 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