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》-「蓮華出水、蓮華開敷」篇



分享人:秀娜

學習《法華經》後,明白一念心本自清淨、本自具足。所有的煩惱都是真如不守自性,「背覺合麈」,被外在的麈境牽引,讓鏡子蒙上灰塵,失去主宰,從而流轉生死。

茶陵郁和尚云:[我有明珠一顆,久被麈勞關鎖」。禪宗公案提到二祖說弟子心不安時,二祖請他把那顆躁動不安的心拿出來;三祖說弟子業障深重,二祖問誰綁住你了,只要迴光返照,覓心了不可得,把妄想中的摩尼寶珠找出來,就能夠跟業障保持一個距離,離一切相,當不著相,則妄念止息,心自安住。

對應「蓮華開敷」之義 —— 以妙教開示真理,令心花盛放。世間一切法,名利、身體、財富、關係都在因緣變化中,因為占有的執念而生出苦,若能看清慾望背後的因緣與虛妄,透過安住與觀照的訓練,煩惱只是暫時的波浪,無法動搖大海般寂然的心性,就能產生真正的自在。

此刻面對外境的衝擊就可以問自己,如果我不怕失去,那我會怎麼回應?如果我己具足,我會怎麼選?能以正念與智慧觀照外在一切,順境逆境都是假相,只是借假修真,內觀的力量啟動了心靈的力量,即使我們根機不同,只要承受佛陀法雨,最終都能圓滿成佛。

整個《法華經》,第一要先相信,第二個不斷地去觀照,觀照的方式:身業保持柔寂靜,口業和合無諍,內心的安住,慈悲善巧,以佛心為己心,以佛智為己智。四安樂行會幫助修止觀,離一切分別心,透過行善、護法、禮佛、隨緣,使五根信、進、念、定、慧得以增長。

以謙卑景仰的心向諸位佛菩薩學習悲智雙運,大乘無私奉獻的精神,照破愚闇。最後以「蓮花有二義,一、出水義,出離污泥濁水故。二、開敷義,以勝教言開真理故」,觀十法界十如是,勉勵自己,讀誦經典時,心地清淨,不為二乘執著所限,法語莊嚴,直顯真理,啓發智慧。
 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