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

2023-07-04

| 《楞嚴經》讀後心得與啟發(第十四篇)

《楞嚴經》讀後心得與啟發(第十四篇)

分享人:陳佳英

學習《楞嚴經》前後的差別  

    三年前第一次接觸大正老師的禪修課,當時的我並不知道《楞嚴經》的重要性,還活在自己的無明妄想中,因此並沒有認真觀看淨界法師的講經影片。對於老師上課提到的從假入空、從空出假完全沒有概念,腦袋是一片空白。禪修課結束後,我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,我執深重的我立刻被許多煩惱困住,所有學過的方法都使不上力,因為當時的我已經跟妄想打成一片,妄想帶給我的感受是如此真實,把感受放大之後又產生更多的想像,如此輾轉相續,「自心取自心,非幻成幻法。」

     去年我再次報名老師的課程,並且加入《楞嚴經》讀書會,當我放下我覺得《楞嚴經》很難的妄想後,我慢慢地跟上讀書會的進度,並且可以聽懂大正老師上課常常提到的一些佛法名詞,開始可以將一念心性、一心三觀的思想帶入我的生命。例如,我的原生家庭曾經帶給我的痛苦,可以看成是因緣業力,也可以是我靈性成長的資糧,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一念心性。當我困在過去的相狀中,執取於一個受苦的我,我就又在第八意識中種下一個新的煩惱的種子。相反地,當第八意識在釋放業力時,我能夠做到不迷、不取、不動,我的第六意識只要不住在相狀上面,不跟著煩惱相續,業力就只是生滅生滅,從本來無一物當中回到清淨本然的自性中,迴光返照,正念真如。當然,這些只是理觀,我還在回家的路上,還在努力擦亮鏡子的過程。

     學了《楞嚴經》之後,學習到眾生不能脫離輪迴和不能成佛的兩種根本原因: 一個是攀緣心 (妄本),一個是不識妙明真心(真本)。以前還沒有學《楞嚴經》之前,我所接觸到的佛法團體是將佛法老師視為生命的依歸,但是沒想到佛陀卻審問阿難的出家發心,因為阿難見佛相好而出家,依止的是生滅心,攀緣心,就如同拿沙煮飯,最後得到的結果一定也是生滅的,無法圓成不生不滅的佛道。看了阿難的故事,我才打破自己的妄念,原來老師也只能渡我們一程,真正的掌舵者還是我們自己,依法不依人。接著,我以前學到的佛法帶給我的想法是,我們都是業障深重的生死凡夫,所以我們必須多做善事來幫助自己淨罪集資,離苦得樂。但是《楞嚴經》裡面卻告訴我,我有一個本自清淨、本自具足的妙明真心,「自知我是未成之佛,諸佛是已成之佛,其體無別。」大正老師也常常提醒我們,我們終究會成佛,要能夠直下承當。此時此刻,我問問自己,我能夠直下承當嗎? 或許我還做不到吧! 因為自己還是有很多妄念和煩惱,對自己的信心還不足,但是我願意慢慢跟著大家的腳步,在心中種下一顆成佛的種子,未來《法華》讀書會再相會了! 感恩大家 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