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魁子講述 《 丹蔘飲 》良方

玄魁子講述《丹蔘飲》良方-2

《丹蔘飲》

 
左圖:野生紫丹蔘 右圖:曬乾後切片
註解說明,彩色圖表,捃集網路,以供參考!
 
       清.陳修園《時方歌括》,載有《丹蔘飲》:紫丹蔘 1 兩、白旃香 1.5 錢、縮砂仁 1.5 錢。水煎 2 次,作 2 次服,1 日服 2 劑。功效: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。主治:血瘀氣滯,心胃諸痛,惟須辨證論治,以作加減,方能對証下藥,以起沉疴也。其症狀屬心胃諸痛,痛有定處,以刺痛為主,舌質黯紅,脈弦,胃脘疼痛, 初起咸為氣結在經,久病則血滯在絡。氣為血帥,血為氣母(古籍醫典,載云:「氣行血亦行,氣滯血亦滯。」)。若氣機鬱滯,障礙血行,血行失暢,脈絡受阻,每呈氣滯血瘀證。瘀血阻於心包絡,故心痛難忍。阻於胃腑絡脈,故胃痛有不適之兆。疼痛固定,以刺痛為主,伴見舌黯、脈弦,是瘀血甚於氣滯之症。
 
       本方屬氣滯血瘀之心胃疼痛而設,治宜活血化瘀密,行氣止痛。方中:紫丹蔘,味苦而性微寒。明末醫學大家之張介賓《景岳全書》:「養血活血,生新血, 行宿血,故能安生胎,落死胎;血崩帶下可止,經脈不勻可調,此心脾肝腎血分之藥」,故「主心腹邪氣」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而「去心腹痼疾」,《名醫別錄》, 重用為君,取其活血化瘀止痛而不傷氣血。血之運行,有賴氣之推動,氣有一息不運,則血有一息不行。所以,方中:配以辛溫芬芳之白旃香(別名:「檀香。」)、縮砂仁行氣止痛,為臣藥。三藥合用,使氣血通暢而疼痛自止,能起沉疴之妙。
 
       本方:活血藥與行氣藥用量之比為 5:1,因而體現血並治,重於化瘀,寒熱共用,藥性偏寒之配伍特點。本方屬化瘀行氣止痛之良方,出自清代名醫陳修園《時方歌括.卷下》,主治「心痛,胃脘諸痛」。現代醫家據其紫丹蔘、白旃香善走肝經,縮砂仁專入脾胃,常以此加味治療上腹部疼痛性疾病,如胃炎、胃潰瘍、肝炎、膽囊炎等。另外,紫丹蔘入心經及心包經,藥理研究證實其頗有擴張冠狀動脈、降低血液粘稠度、抗血液凝固之功,故亦多以本方配伍活血藥,治療冠心病屬心脈瘀阻者,如冠心 II 號(北京地區防治冠心痹協作組方),即本方去縮砂仁,加赤芍藥、藏紅花,川芍藥組成。若現代常用本方治療胃痛、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胃神經官能症、肝炎、膽囊炎以及冠心病、心絞痛、高血脂等,辨證屬氣滯血淤者。臨床運用,尤宜於心胃疼痛而偏瘀及偏熱者。高血脂症多由飲食偏嗜,過食肥甘,致使脂凝濕聚,久則影響血液運行,血行不利必成瘀, 瘀濕互結,又使氣行不暢,故呈血瘀氣滯濕阻之證。現代藥理研究證實,紫丹蔘, 何首烏、棠棣子(山楂)等,咸有降脂降壓之功。簡書拙見,以共參考!
 
 

《當歸補血湯》

左圖:當歸切片 右圖:當歸形狀
註解說明,彩色圖表,捃集網路,以供參考!
 
 
       金.李杲《內外傷辨惑論》乙書,載有《當歸補血湯》:棉黃耆一兩,川當歸酒洗二錢。一劑煎兩次,晨昏空腹時服。功效:補氣生血。主治:用於勞倦內傷,氣弱血虛,陽浮外越。肌熱面赤,煩渴欲飲,脈洪大而虛,以及婦人經行、產後血虛發熱頭痛。或瘡瘍潰後,久不癒合者,咸可用之。方義:由於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,故方中重用黃耆大補脾肺之氣,以益生血之源;更用當歸益血和營,以使陽生陰長,氣旺血生之功現代醫以本方提高機體免疫力,促進造血功能。主要用於:缺鐵性貧血、白細胞減少症、過敏性紫癜、創口癒合不良之証。
 
 

亮師闡述「當歸」要義

       當歸,其屬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性味甘辛溫,歸心肝脾經,《神農本草經》乙書,凡藥物類分 365 種,分上品、中品和下品三品,當歸臚列中品。功能補血調經,養血生肌,活血止痛,潤腸通便,治一切血、一切風,補一切虛勞。享有「十方九歸或藥王及聖藥」之美稱。以甘肅岷縣所產品質最佳,已有 1480 餘年生產歷史,因其能使氣血各有所歸,故名:「當歸。」蓋當歸之效能,頭部止血,尾部行血,身部養血,鬚部通絡,全身使用,則有和血之功。
 
       金.李杲《內外傷辨惑論》,載有《當歸補血湯》:棉黃耆一兩,川當歸酒洗二錢。一劑煎兩次,晨昏空腹時服。功效:補氣生血。主治:用於勞倦內傷,氣弱血虛,陽浮外越。肌熱面赤,煩渴欲飲,脈洪大而虛,以及婦人經行、產後血虛發熱頭痛。或瘡瘍潰後,久不癒合者,咸可用之。方義:由於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,故方中重用黃耆大補脾肺之氣,以益生血之源;更用當歸益血和營,以使陽生陰長,氣旺血生之功,現代醫以本方提高機體免疫力,促進造血功能。主要用於:缺鐵性貧血、白細胞減少症、過敏性紫癜、創口癒合不良之証。
 
       慕亮補述:中藥炮製,係中醫理論之指導下,按中醫用藥要求,特將中藥材加工成中藥飲片之傳統方法和技術,古時則稱:「炮炙,或修事及修治。」藥物經炮製(炙)後,不僅可提高藥效,以及降低藥物之毒副作用,而且方便存儲, 乃中醫臨床用藥之必備工序。幾千年以降,中國不僅積累豐富之炮製方法與技術, 而且亦形成一套傳統之炮製加工工具。炮製屬中藥傳統製藥技術之集中體現和核心,「飲片入葯,生熟異治」,係中藥之鮮明特色和一大優勢。中藥飲片炮製技術則我中華所特有,乃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之結晶,亦中華文化之瑰寶也。
 
        廖帥詰問「當歸」乙事,曩者,老朽於陳君萍醫師江南堂設立:「新竹鍼灸藥學會及家師林樹清之「竹林中醫診所」,講學教授「中醫特考」二十餘載,頗識當歸一味,稍作淺述,寸楮如後:當歸:本品為繖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(Angelica sinensis  (Oliv. Diels)之根。主產甘肅東南部岷縣(秦州),產量多,質量好;其次則為陝西、四川、雲南等地。秋未採挖,除去鬚根及泥沙,待水分稍蒸發後,捆成小把,上棚,用煙火慢慢熏乾。切薄片,或身、尾分別切片,生用或酒炒用。性味歸經:甘、辛,溫,歸肝、心、脾經。功效:補血,活血,調經,止痛,潤腸。主治:用於心肝血虛,面色萎黃,眩暈心悸等(惟須辨証論証)。當歸,甘溫質潤,為補血要藥,常配熟地、白芍等同用,如《四物湯》(當歸- 春、川芎-夏、白芍-秋、熟地-冬,故稱:「四物。」若氣血兩虛者,常與黃耆、當歸、人蔘等同用,如《當歸補血湯》,或《人蔘養榮湯》等(詳見拙著,《吳誌軒醫海探賾》上下兩冊,乃台北大元書局,顏兆鴻總編輯付梓發行)。
 
       審視全當歸根(如上圖表),略呈圓柱形,根上端稱「歸頭」,主根稱「歸身」或「寸身」;支根稱「歸尾」,或「歸腿」;全體,則稱「全歸」。全當歸, 補血活血;當歸身,補血;當歸,尾活血。當歸,尤以甘肅定西市的岷縣(位於蘭州南方偏東)當歸品質最佳,有「中國當歸之鄉」之稱。酒洗當歸,乃當歸其中之一種炮製方法。藥材用水或液體輔料處理之方法,則稱:「水製法。」常用之水製法有淘、洗、浸、潤、漂、水飛等幾種。如當歸,炮製時揀去雜質,搶水洗凈,撈起,濾去水分,稍涼,每斤用白酒一兩加適量水,均勻噴上蓋嚴,潤透, 切片,曬乾。目的乃清潔藥物,便於切片和製劑。而酒洗,可以增強活血散瘀作用。酒又有黃酒、白酒之分,均可供製藥用。酒性味苦甘辛大熱,能升提藥力, 通經活絡,咸用於製行上焦及通經絡藥物,如:酒炒黃芩、酒洗當歸。當歸之炮製方法頗多,功能各異。若取其止血,則炒炭,將鍋燒熱,投入藥片炒至微黑色, 取出放地下攤冷。若取其健脾止瀉,則用土炒,每斤藥片以黃土粉 4 兩,投入鍋內炒熱,再將藥片放鍋內拌炒,至黃色,取出篩去土,攤冷收藏。若取其活血散瘀,則以酒炒,每斤藥片用酒 2 兩,撒入葯內拌勻,稍潤片刻、投入鍋內炒至微黃色。或用酒洗,如前所述,昔隨侍新竹百年老店杏春藥行溫瑞坤前授我以記!
 
 
汝南 廖英琪讀後攄卷題吟
岐黃治療處方衡,功用組成鑒別明,
藥味摻和增減酌,草根配伍重輕評;
虛寒問切身軀削,實熱望聞臟腑儜,
辨症應由醫德救,杏林春暖疾驅晴。
 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