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《法語》薪傳
婚姻就像一雙鞋子,它只跟妳的腳舒適有關,跟他人沒有任何的關係。妳不需因為別人覺得這雙鞋子外表很漂亮,而整天忍受著不合腳的不適,只為滿足他人的眼光。
信仰不是為了要彰顯自己的獨特、與他人的不同,信仰是將個體消融契入實相的體現。這個過程你會清楚的明白自己不是自己,他人也不是他人~
問:什麼叫做「無住生心」? 答:就是諸佛菩薩的真心不住(不著相)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時間相,也不住在外面、裡面、中間(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)的空間相,此為「無住」。雖不住在時間、空間相上,但又不
在所有的關係中,如果你無法覺察其中的「我痴、我見、我愛、我慢」,那麼所有的關係都是你跟自己的議題,跟那個對象無關。你愛你的伴侶或孩子,你會發現其實你愛的是他們給你安定或有價值的感受。你希望父母身體趕快
問:在《楞嚴經》裡面提到要依止不生滅心為本修因,對學生來說有點抽象。生滅比較能夠理解,那所謂的「不生滅的自性(真如)」,到底應該如何去理解或依止?
「饒了自己」是與自己和解的過程。試著把自己從框架中解放出來,不再被過去的期待、恐懼、渴望和習氣所制約。
「自我覺察」是對於自身行為或感受的理解和陪伴。「理性的分析」是把焦點放在外境或他人,試圖找到合理的解釋來讓自己的處境得以安全。
對於生命困境最有力量的反抗就是如實的接受。當你同意事件本來如此 ,那麼實相上的自由就離你不遠了。
譬如你的一生遭受很多人的背叛和毁謗,從佛法的角度來說,這可能跟你與對方的不圓滿因緣有關,但這些苦境只是生命的現象,你如何詮釋它才是決定生命的結果。
把六根歸零, 六塵(世界)就可以重新定義!
「直下承擔」是修行者最需要,但也是最困難的四個字。 「直下承擔」不是只有頭腦的理解或口頭的接受,而是對於生命實相的徹底實踐,不存在著討價還價或虛與委蛇。
最近身邊有很多的學生、朋友,因為父親、母親或摯愛的人離開,即使過了很久,每每想起,都還是讓自己陷入深深的哀慟或是自責中,甚至限制自己快樂和幸福的權利,好像唯有如此,才能報答對方的恩情或減輕自己的疚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