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》-「花開見佛悟無生」篇



分享人:琬萱

一、「欲令眾生開佛知見,使得清淨故」。
心得:開、示、悟、入佛之知見,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佛法的震撼與慈悲,連結到聽聞佛法(文字般若)、到反思觀察(觀照般若)、最後親證真理(實相般若)這三個階段,就像打開佛知見的大門,一層層深入,最終達到心地清淨。
1)文字般若:經由佛陀的教法,如四聖諦(聲聞)、十二因緣(緣覺)、六度(菩薩)、一乘法(佛)等等的文字相。
2)觀照般若:將上述的道理來做善思惟、自省、止觀,觀照在世俗世界裏,常因個人知見不同,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觀點就會不同。又或者說因每個人的因緣不同,而有不同的經驗與體驗。可由因緣和合,虛妄有生;因緣別離,虛妄名滅來作觀察。就像如幻觀,如是觀。

在過程中無非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,自心取自心。心投射外境的人事物,往外就成了自動模式(習性),心中貪嗔痴造作一切的痛苦、煩惱、因緣果報。往內觀察則是佛陀教導的回歸真心的方法,反省自心的念想及貪嗔痴,則有修正習性,不受外境所干擾,不在外境找兇手,而回歸當下的妙用。

3)實相般若:由於行深般若波羅蜜進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破除我執與法執,進而超越苦難,這背後是我們本具的佛性在起作用。因我們有覺性、佛性、無生,才能顯現出這一切的森羅萬象,千變萬化的現象。

二、「譬如三草二木,受ㄧ雲雨,而各有生長,大小各異。佛亦如是,隨機應化,法雨一味。」請想像大自然中的畫面)
 「佛以一音而演說,眾生隨類各得其解。」(一音)

心得:這兩段話給我的啟示,佛是平等教化眾生,而眾生則因迷悟不同,而有不同的知見。就像唯識一樣,各人受用各自的因緣果報,唯有努力學習佛法,開啟自己的佛知見,才能破除無明,出離輪迴,成就菩提。而這其中都不離一心。

三、「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此經,當知是人,為佛所遣,行佛所行。」
心得:說明修持法華經的方向,信解行證的步驟。
1)信:相信經中所說的真實不虛
2)解:深入理解經意
3)行:依教奉行,身體力行。
4)證:最終證悟佛法的實相。

四、見寶塔品:
心得:多寶佛從地湧出,住在空中。重重法界,神變三次,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。且召請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,以欲同開寶塔。其過程的殊勝與莊嚴清淨,而這一切全都是為了要聽法華經故,而來至此。可見成佛法華的重要性及莊嚴清淨。特別巧合的是,在聽寶塔品時,在隔日滑手機時竟看到雙佛共坐在空中的多寶佛塔的圖像,彷彿在提醒我這段法義的重要性。

五、以下幾點是從《法華經》原文整理出的核心思想:
1)本具自性清淨心(佛性)
2)我常語是人言,我不敢輕於汝,汝等皆當作佛。
3)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。除佛方便說,故說三乘教。
4)自我成佛以來,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⋯⋯(法身)。
5)「諸法從本以來,常自寂滅。佛子於其中,安住不動轉。是諸法如是相、如是性、如是體、如是力、如是作、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、如是報、如是本末究竟等」。

心得:
十如是中的「如是相~如是報」,揭示現象界的狀態,因緣生滅法,假觀,觀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
十如是的「如是本末究竟」揭示實相的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,指向實相般若的證悟。

學習《法華經》,非僅求智解,更應起行願,契入法界實相,廣度眾生,共成佛道。最後,以普賢十大願來做自我提醒與共勉~

 1、禮敬諸佛
 2、稱讚如來
 3、廣修供養
 4、懺悔業障
 5、隨喜功德
 6、請轉法輪
 7、請佛住世
 8、常隨佛學
 9、恆順眾生
10、普皆迴向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