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4 苦是生命的底蘊

法語薪傳(第124篇)
作者:陳大正老師
日期:2025.09.10

師生問答篇

問:老師在上課當中經常提到苦是生命的底蘊,但如果要經常去看到苦,那不是苦上加苦嗎?人生已經那麼苦了,我可以多看一些快樂的事情嗎?

答:「苦」在佛法裡不是情緒,而是對生命現象的如實觀。佛法說「苦」不是為了讓你更苦,而是為了讓你自由。

所謂「苦」,是指這個世界的種種無常、不圓滿、不可得——我們努力抓住的快樂、愛、成功,都無法永恆不變,甚至有時還會變成痛的來源,這些都會造成身、心的逼迫!所以稱之為苦。

所以佛陀不是要我們去「喜歡苦」,而是要我們看見苦的本質,因為只有看見它,我們才能不被它欺騙、不被輪迴的假象捉弄。

很多人以為學佛是把自己泡在痛苦(苦行)裡,但其實恰恰相反——真正的佛法修行,是讓你在看見生命真相的同時,生出一種不被困住的力量。看見苦,是讓你在生命中找到意義感,在靈性中生出智慧。

就像一個人得了病,當他不知道病名的時候,他會更恐懼、亂吃藥、拒絕治療。但如果有一位醫生溫和地告訴他:「你這個病叫做『輪迴的苦』,它的症狀是如此如此……接下來你可以這樣這樣去做」——那麼,他就開始有了療癒與解脫的可能。所以,苦不是讓你沉淪的,而是讓你醒來的。
妳問說:「我可以多看一些快樂的事情嗎?」當然可以,而且非常需要。但這裡有個重點:你要去看那種不依賴外境的快樂。不是別人稱讚或擁有關係的快樂,不是滑手機時的快樂——而是你安住在當下、與自己如實同在、感受內在寧靜與輕安時的那種喜悅。這種快樂,我們稱之為「法喜」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說:「知苦,離苦,得樂」。

你不是真的在看苦,而是透過看苦,學會不再把苦錯認為樂。你不是真的在否定快樂,而是找到一種不會消失的喜悅,它叫做寧靜、清明、覺知與慈悲。

(圖文提供:大正老師)

TOP